·“福地芳踪”人文集萃
·人文旅游

碑石不朽 芳名永镌——市红十字会为遗体、器官捐献者举行刻碑仪式

    这里,长眠着这样一群人。

  他们用自己最后的奉献,造就他人的新生;他们的慷慨捐献,让别人更好地活着……

  3月26日上午,市红十字会在三山陵园为2009年以来实现遗体或器官捐献的7名志愿者举行刻碑仪式,将他们的名字以及生前喜爱的一句话镌刻在碑石上。

  可以说,每一个名字、每一句话的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

  77岁的薛秀英老人,看到石碑上面老伴张明孝的名字和老伴生前常说的那句“企盼祖国医学进步,造福百姓大众”(如图),动情地讲起了老伴的故事。张明孝祖籍山东,因心血管疾病辞世刚1个月,终年82岁。他生前任福州神经精神病防治院医务处主任,也是一名医务工作者。早在2005年,张明孝便向市红十字会申请志愿捐献遗体,签下了志愿书。张明孝为人耿直,热爱医学,培养过很多医生,生前还执意要将自己的头颅捐给协和医院神经外科的好友杨教授作研究用。

  7名志愿者中,有位张其松老人,享年90岁,是去年的捐献者中年龄最大的一位。他最喜欢的一句话是“一生勤俭,助人为乐”,也是他一生最好的写照。生前尽管生活本来就不富裕,可他却曾为遭“桑美”台风破坏的宁德灾区捐献了一万元。老人登记志愿捐献遗体后,甚至还想把自己的房产一并捐出来,最终因为手续问题未能如愿。对于捐献遗体,老人几年前就有这意愿,并亲自办理了手续,他的家人却是在媒体报道后,才得知此事。

  李太原,生命定格在17岁的花季年龄,是去年福州唯一的一位外省捐献者。小李跟随父母从四川来到福建打工。父亲是一名铸造工人,母亲在电子厂工作。他选择帮他人获得新生,来为社会作最后的贡献,而他留在捐献者碑石上面的那句话就是“把遗体捐出去”。

  市红十字会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全市报兼职名登记遗体捐献的有63例,实现捐献33例;器官捐献报名登记47例,实现捐献3例。目前遗体捐献总计报名登记891例,实现捐献157例;器官捐献总计报名登记523例,实现捐献14例。其中,2009年捐献的14对眼角膜,已经帮助28个人重见光明。


(《福州日报》记者 兰 超 实习生 蓝天彬 叶诚)

友情链接 Copyright (c) 2005 三山陵园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05010720号
您是第   位访客   福州网站建设福州印秀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