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殡葬文化建设须把握几个问题

殡葬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历史文化中,殡葬是一个重要内容,有着深厚的内涵。殡葬在人类文化中主要以由物质和精神两大部分出现。其物质部分包括殡葬设备设施,建筑装饰,各种殡葬用品等等。其精神部分包括殡葬的礼仪、习俗、方式,殡葬的心理、伦理、相关的理论、音乐、美术等艺术品以及社会管理、政策法规、培训教育、服务等等。应该说,殡葬文化是既包括物质文明又包括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相综合的一种文化,如果把它具体到细致的领域来说,还涉及到文学、建筑、天文、地理、宗教、雕塑、绘画等不同领域。由此可见,殡葬文化是一种关系到人类终结历程的特定的文化的超时空载体。

      
新形势下,保持共产党人的先进性,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也要发展殡葬文化。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殡葬管理、服务体系,也需要以殡葬文化为支撑和动力。因此,必须顺应时代的要求和人民的愿望,不失时机地推进殡葬移风易俗宣传教育工作,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殡葬文化。在实际工作必须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殡葬文化建设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殡葬文化是人们处理遗体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的制度规则和文化礼仪,它是殡葬活动与人类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先进殡葬文化建设必须从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充分认识殡葬文化建设的时代意义,切实把它纳入先进文化建设的整体部署,科学发展;要按照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要求,贴近大众,服务大众,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坚持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角度研究殡葬文化,用科学的文化理念指导殡葬工作,着力增强殡葬工作的文化含量和文化效益,开创殡葬文化建设的新局面。

     
二、殡葬文化建设必须以道德文化和法制文化为重点内容

         
殡葬文化是边缘性的文化类型,内容上主要表现为两个层面:一是道德层面,包括人们对殡葬的认识和价值取向等;二是制度层面,包括殡葬改革法规政策、行为习惯、生活方式等。前者的目标指向是培育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后者的目标指向是建设健康向上的殡葬社会秩序,二者分别契合了道德与法制的内在本质要求。因此,加强殡葬文化建设,必须牢牢把握道德与法制建设,树立与道德和法制相一致的文化理念。要用先进的道德理念培育人、塑造人,丰富人们的精神内涵,提升人们的思想道德境界。抓紧完善创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殡葬管理体制和殡仪服务机制,加强殡葬法制意识、民主意识和公民自觉抵制不良殡葬行为的宣传教育,用先进的殡葬改革观念武装人们的思想,指导人们的行为。要把德治和法治紧密结合起来,德法并举,促进殡葬文化科学、健康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殡葬文化必须面向全党全社会
 
       
优秀殡葬文化既是先进的政治文化,也是大众文化,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殡葬的社会文化,即社会成员自觉形成厚养薄葬、丧事从简的移风易俗新风尚;二是公正的殡葬政治文化,即政府殡葬管理人员依法行政、以民为本;三是良好的殡葬职业文化,即殡仪服务人员有敬业精神,服务社会、洁身自爱、亲情服务;四是诚信的殡葬组织文化,即各殡葬服务组织诚实守信、公正透明,杜绝暗箱操作,殡葬事务实行阳光作业。可见,殡葬文化既是我们党重要的政治文化,也是一种重要的大众文化。因此,在殡葬文化建设中,一定要坚持先进性大众性的有机统一,面向社会,广泛开展群众性的殡葬文化创建和推广活动,使殡葬文化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调动各方面参与殡葬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持雅俗共赏,贴近人民群众生活,努力增强殡葬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四、殡葬文化建设必须突出强化其激浊扬清的功能
 
       
殡葬文化的重要性,突出体现在它与消极、落后殡葬文化的斗争上。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条件下,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一些封建迷信和铺张浪费的丧葬习俗时有回潮,有的地方相信把死人安置好了,子孙后代就会升官发财;有的地方出现造豪华活人墓;有人在操办葬事中,沿用封建繁文缛节,大操大办,大吃大喝,浪费精力、资源、钱财。过去有因为办丧事而家破人亡的,现在也有因大办丧事而变贫困的。在祭品中,纸扎类电视、冰箱、小车、豪华别墅、手机等祭品已是司空见惯,甚至有人竟然将三陪小姐、伟哥、避孕套等等也列入祭品中。这些时有出现的殡葬愚昧现象,给我们的社会造成极其严重的负面影响,破坏了人们健康积极的丧葬观念,因而阻碍了殡葬改革的进程。因此,在殡葬文化建设中,必须坚持大力正确引导人们的殡葬消费观念,使之向着文明、节俭、高雅的方式发展。必须发挥核心作用,为殡葬文化的发展确立正确的方向、目标和任务,制定正确的政策。必须在人民群众中积极宣传殡葬法规,普及和推广先进的殡葬思想文化,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提供多方位、多样化的骨灰处理方式,使人们在办理丧事过程中既表达了哀思,又继承了先人的先进的思想道德素质。大力弘扬厚养薄葬观念,着力消除大操大办的不良风气,形成全社会支持文明殡葬,自觉抵制愚昧殡葬的社会文化氛围。

       
五、殡葬文化建设必须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中华民族具有丰富的殡葬文化遗产。几千年来,中国历史上产生了大量先进的殡葬理论。如《梁书徐勉传》、《礼记》等书籍均详细记载了古代人们的殡葬观念。司马光也著有《葬论》一书,这些都是古人对殡葬思想的精辟论述,形成了丰富的中华民族殡葬文化理论。建国后,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把践行殡葬改革的思想作出表率,1956427日,在共产党中央的一次工作会议上,毛泽东同志提议所有的人身后都火化,不留遗体,并且不建坟墓。并且带头在倡议书上签名,先后签名的高级干部一百多人。周恩来、邓小平等许多老同志都将其骨灰洒向他们热爱的河海山川或者以将骨灰留在他们曾战斗过的热土上。江泽民还特别为殡葬工作作了指示:殡仪馆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你们的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关系到千家万户。通过你们周到的服务,使逝者含笑九泉,使生者能更好地为四化服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是新形势下殡葬文化建设的基石,必须认真研究,与时俱进充分利用,不断继承,不断汲取精华,并赋予其崭新的时代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色,使之不断发扬光大,真正使中华民族超越死亡,生命永恒

友情链接 Copyright (c) 2005 三山陵园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05010720号
您是第   位访客   福州网站建设福州印秀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