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如何做好悲伤辅导


    心理咨询师通过悲伤辅导协助悲伤者在一定时间内恰当疏解悲伤情绪,然后重新开始正常的新生活。对于心理咨询师而言,为了做好悲伤辅导首先就要了解悲伤者在各个方面的悲伤表现。

    
        
一、悲伤者在各方面的悲伤表现
    
       
生理的悲伤表现
    
       
当遭遇到悲痛事件后的二十分钟或一个小时之后,悲伤者会有生理上的痛苦感觉。明显的症状是喉咙发紧、呼吸困难并易喘、腹部觉得空空的、对噪音的过度反应、肌肉无力和心痛紧张。学者们称这些身体上的痛苦感觉为“剧痛群”。而这种剧痛群有时会持续到二个星期之久。剧痛往往不会马上产生,悲伤者最先感到麻木,他们好像完全失去了感觉和知觉;但这种麻木不会持续很久,它马上会被生理上的痛苦所代替。所以,为悲伤者提供心理咨询的咨询师应该特别注意悲伤者的身体反应。
    
     
“心碎”是对悲伤者的一种最古老的隐喻,事实上也是如此。根据许多有关悲伤者的研究结果,悲伤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都会因悲伤过度而有所增加,尤其是在心爱的人死后的六个月内。丧亲所致的分离焦虑(separation anxiety)首先会使悲伤者感到虚弱。另外有一些研究指出,中年丧夫者经常出现神经质、忧郁、害怕会发疯、持续的恐惧、梦魇、失眠、工作能力减退和疲劳等症状;他们有时也会抱怨头痛、晕眩、失神、皮肤疹、消化不良、呕吐、心脏急速跳动、胸口疼痛。为什么会有这些症状产生呢?最好的解释是由于悲痛者疲劳、食欲不良和生活习惯纷乱。另外,忧郁和绝望也会引起内分泌失调从而导致悲伤者对疾病的抵抗力下降。
    
     
认知的悲伤表现
    
      1
.不相信:尤其是当死亡发生很突然的时候。2.纷乱困惑:会有思绪剪不断,理还乱,精神不集中以及健忘的现象。3.全神贯注于思念死者和濒死的过程:这是一种强迫性的思念,思念的内容通常是有关于如何再寻回失去的亲人。有时候有关逝者遭受折磨或濒死的影像会突如其来地占据哀悼者的心思,挥之不去。4.用各种方式与死者梦会,这样使悲伤者觉得人还活着。
    
      
情绪的悲伤表现
    
      1.
忧郁悲伤。2.痛苦、困难和负担的减轻。3.罪恶感与愤怒。4.否认。
    
       
行为的悲伤表现
    
      1.
睡眠失常,如失眠和惊醒。2.食欲反常。3.恍惚、心不在焉。4.社会退缩。5.在正常的梦或梦魇中梦见死者。6.常做叹气。7.持续的过度活动,如想要走出家门或无法专心阅读书报。8.哭泣。9.避开死者的遗物。10.接近死者常去的地方或保留死者的遗物的完整。
    
      
二、如何协助悲伤者渡过悲伤期
    
       Worden
·J·W认为咨询师在协助悲伤者时应该力求达到四个特定目标:(1)增加失落的现实感。(2)协助当事人处理已表达的或潜在的情感。(3)协助当事人克服失落后再适应过程中的障碍。(4)鼓励当事人向逝者告别,以健康的方式,并坦然地重新将感情投注在新的关系里。下面我们提出一些有效的辅导原则,以备参考。
    
      1
.强化死亡的真实感。强化死亡真实感的最好方法之一就是鼓励悲伤者谈论死亡。谈论的话题包括:灾难发生时你在哪里?当时的情况怎么样?是谁告知你死亡信息的?葬礼是怎么举行的?亲友们又是如何谈论这件事的?
    
       2
.鼓励悲伤者适度地表达悲伤情绪。大部份哀恸的情绪都是令人不安的,比如恐惧、无助、愤怒、愧疚、紧张、焦虑、压抑和悲哀等。伴随这些哀恸情绪还有麻木、幻听、幻觉、幻想、混乱、托梦等悲伤行为出现。喝酒或者服用镇定剂之类的药物、想办法避开愤怒和悲哀的感觉都是哀恸者用以逃避痛苦的不健康策略。咨询师要帮助悲伤者认识到哀恸情绪和有关行为都是正常的,并鼓励他们适度表达。另外,咨询师还必须要察觉上述情绪背后的深层认知内容,例如:愤怒所指向的对象是谁?愧疚的具体内涵是什么?幻听、幻觉、幻想的内容是什么?
    
       3
.帮助悲伤者适度处理依附情结。对悲伤者而言,顿时失去了一位长期亲密的依附者,必然会产生陷入绝望的无助、恐慌、茫然、苦思之中。咨询师应该帮助悲伤者适当处理这一依附情结(attachment complex),让他确认与逝者之间的依附关系已经结束,他必须在往后的人生中扮演新的角色、建立新的关系。但咨询师必须注意到:不要鼓励还处在剧痛阶段的悲伤者做过于重大的决定,如变卖财产、改行、换工作、领养孩子、或很快跳入一个新的亲密关系中。因为在极为悲伤的时刻,情绪尚未稳定,很难有好的判断力,并且容易产生不良适应而影响到未来新情境的适应或新关系的建立。不要仅为减轻现在的痛苦而匆促做出决定。
    
       4
.从短期危机处理到长期悲伤治疗
    
     
悲伤辅导是一种割断依附关系的渐进过程。对某些人来说,悲伤却是长期的疼痛,需要很长时间来疗伤,更需要持续的支持。如周年忌日、逝者生日和特别节庆等都可能引发生者的哀恸。可是悲伤者周围的亲友,由于缺乏这方面的认知,常常急着想克服失落,期望悲伤者尽快恢复正常的生活和作息,导致悲伤者压抑哀恸,使正常典型的急性悲伤变成复杂的慢性哀痛,这样反而成为疗伤的障碍之一。因此,悲伤辅导应从短期的危机处理转为长期的悲伤疗程,才能达到悲伤辅导的目标。当然,个别辅导是其中方法之一,可是限于人力,采取失丧团体(悲伤者自助团体)的团体辅导方式,也是一个有效而持续的支持方式。
    
       5
.咨询师应该有能力区别正常的悲伤行为与病态的悲伤行为
    
      
当一个人面对失落时,不只在精神上会有极度的痛苦,在身体上也会产生明显的疼痛和变化。头痛、消化不良与四肢疼痛,还有失眠、暴燥、不安、忧郁、缺乏或提高食欲都是很平常的现象。有的人会从事激烈的活动,而有些人却提不起兴趣。有些人会有过敏性的反应,另有些人会有双手颤抖、心脏悸动、晕眩、与呼吸短促等因极度焦虑而起的特性。反应会有个体性差异,如果咨询师面对没有重大失落经验的人,从而将其正常的悲伤行为误认为是病态的行为,就会造成更为严重的不良适应。反之,咨询师也有可能将正常悲伤行为当作病态行为。因此,咨询师必须具备辨认正常与病态悲伤行为的能力,方能提供良好的咨询服务。
    
      
一般而言,正常或病态的区别应以该悲伤行为是否在常态的悲伤期间而定。若常态悲伤期表现出过激的症状,咨询师视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的悲伤治疗是必要的,尤其是生理上的疾病必须先确定并转介到医院接受治疗。如果悲伤者过了正常的悲伤期,还有下列的不良防卫或适应型态,例如:退缩、拒绝正视逝者遗像,表示悲伤者还停留在不真实感,而采取不健康的心理防卫机制来减轻其焦虑。或长期保留与逝者有关的物品等等行为来消除分离焦虑,就是显示出不健康的适应模式。如果滥用酒精或药物来面对失落,而导致激化悲伤经验,阻碍哀悼的调适过程,辅导员则需采取积极治疗态度,必要时需要转介。
    
       6
.咨询师不要采用陈腔烂调来抚慰悲伤者
    
       
咨询师不要采用那些对悲伤者没有多大帮助的陈腔烂调,例如:做个勇敢的男孩、一切很快就会结束、一切将在一年内过去等等太过笼统却毫无帮助的安慰话。
    
      
总之,生离死别是人生最大的创痛,人们必须藉由表达悲恸来哀悼失落、宣告分离,然后重新建立新关系。否则,必会造成身心的不适和疾病,以至无法走出悲伤。 
    
     (
本新闻摘自:上海《殡葬文化研究》杂志 2004年第2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c) 2005 三山陵园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05010720号
您是第   位访客   福州网站建设福州印秀网络